地段的位置,特别是地形与方位,地段离水池远近等等对田间小气候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因此,田间小气候特征的不同时常决定于地段的位置如何:是位于谷地底部还是位于小丘顶部,位于小丘南坡还是北坡,以及距水库(湖泊、池塘、蓄水库)远近等。
主要的气象要素:太阳辐射、气温与土温、空气湿度和土壤孢度及风,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斜坡、谷地),其分布也是不同的。地形和方位无论对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或是对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都有影响。 木同斜坡和谷地上小气候的多样性甚本上是由两个塬因引起的: 斜坡不同方位吸收太阳热最的特点和空气沿不同坡度的坡地流动和抬升的特点。
在一年的不同季节中,不同方向和坡度的坡地所吸收的太阳热量是不同的。斜坡的方向和坡度决定了太阳幅射的地方性特点。査哈洛娃(苏联地球物理覌象总台)在测定不同斜坡吸收在春秋季当太阳髙度不高时,坡度很大的南坡可获得最大的补充热景,在北纬60°,坡度为30°的南坡上,四月中旬获得的太阳热垴比平地多50%,而在北纬50°,则仅多28%,因为这里太阳髙皮很髙,太阳光沿坡度很大的斜坡一扫而过,因此不能使坡地增热很多。到了六月中旬,正值复至,太阳在地平綫上的髙度达到了最大値,不同方向的斜坡上极收太阳卢接幅射的差异大大减小。这时,甚至在较陡的(坡度为20°)直射太阳光被遮荫最多的北坡,也能获得相当于射到平地的太阳幅射的80%左右(在北纬60°)。因此,在盛夏射到南坡和北坡的太阳幅射在数量上的差异不很大,不起过7—8%,而在秋季,这个差异可达到35—40%。东坡与西坡在吸收太阳热量方面是介于北坡和南坡之间。西坡较温暖,因为早上东坡因露水的蒸发而消耗了一部分太阳的直接辐射。
大家都知道,太阳热量是消耗在土壤和空气的增热及蒸发上的。由于南坡吸收了大量热量,南坡上的积雪就铰早且迅速地融化。还在早春,南坡就增热并很快变干。因为南坡上雪融化较早,增热及蒸发均加强,就使南碎的土壤湿度迅速降低。北坡上吸收的太阳热量较少,这里积雪较久地存在着,土壤很慢地增热和变干。这样一来,还在早春,北坡和南坡旳小气候就有了差异——在北坡下部经常是潮湿而寒冷的; 而在南坡则潮湿而温暖。在坡的上部,土壤和空气经常比坡的下部干得多。不同斜坡上土壤和空气的温度状况可能是显着不同的。